4月26日,国际切尔诺贝利灾难纪念日

每年的4月26日是“国际切尔诺贝利灾难纪念日”。

1986年4月26日,在切尔诺贝利(Chornobyl)核电站发生的爆炸事件在几周内造成30人死亡,爆炸释放出的放射性云层覆盖了苏联大部分地区,包括现在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联邦境内的领土,导致上述三个国家的近840万人遭受辐射。

苏联政府在1990年才承认需要国际援助。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5/190号决议, 呼吁“国际合作处理和减轻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后果”。这标志着联合国开始参与切尔诺贝利的恢复工作。一个协调切尔诺贝利合作的机构间工作队得以成立。1991年联合国建立了切尔诺贝利信托基金,该基金由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人道协调厅)管理。自1986年以来,联合国机构和主要非政府组织推出了230多个研究和援助项目,其内容涵盖健康、核安全、康复、环境、清洁食品生产和信息等领域。

2002年,联合国宣布将切尔诺贝利的工作战略重点转移到长期发展方面。这一新战略的实施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其设在三个受灾国家的区域办事处领导。此外,由于受影响区域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联合国于2009年启动了国际切尔诺贝利研究和信息网,为旨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国家和公共项目提供支持。

2016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4月26日设立为“国际切尔诺贝利灾难纪念日”(International Chernobyl Disaster Remembrance Day)。决议指出,“在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三十年后,至今依然存在灾难带来的严重长期后果,受影响的社区和地区继续存在相关需求”,并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相关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以及民间社会举办纪念日活动”。

自 1986 年 4 月 26 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联合国与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政府一道,一直在领导着旨在支持受灾地区恢复和发展的努力。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展了广泛的人道主义工作,随后几年又开展了更多的恢复和复原活动,以确保该地区的安全,控制当地人口受到的辐射,为受影响的人提供医疗后续服务,并研究该事件造成的健康后果。

覆盖旧掩蔽体的新安全围堵体安装的完成是2019年实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45个捐助国通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管理的基金为此提供了22亿欧元。新安全围堵体于2019 年7月10日移交乌克兰政府。就国际合作的规模而言,它是核安全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之一。

自联合国机构将重点从人道主义援助转向预防、恢复、补救和能力发展以来,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办法,以满足受影响地区和社区的需要。各机构、基金和方案继续与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政府密切合作,向受切尔诺贝利影响的社区提供发展援助。

相关推荐

2025 国际冰川保护年

冰川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提供数十亿人所必需的淡水至关重要。然而,由于 19 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这些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融化。联合国已将 2025 年定为 “国际冰川保护年”,以强调冰川的重要性,并确保依赖冰川的人们以及受冰冻圈过程影响的人们获得必要的水文、气象和气候服务。这些工作重点强调了山地地区作为 ...

3月21日,世界冰川日

3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世界冰川日(World Day for Glaciers),旨在提高全球民众对冰川在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中关键作用的认识,同时应对冰川加速融化所带来的紧迫挑战‌。 节日起源 冰川是自然界冰冻的守卫者,以浩瀚的冰雪之河雕刻地球,默默地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和地球的变迁。 冰川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它们 ...

7月12日,马拉拉日

7月12日是马拉拉日(Malala Day),为了纪念‌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由联合国于2012年设立,以表彰她为争取妇女及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所做的杰出贡献。旨在提高公众对教育平等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女童教育的权益保护。 节日由来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1997年7月12日生于巴基斯坦,11岁时便 ...

9月7日,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

2019年,联合国大会将9月7日确定为“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lean Air for Blue Skies),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清洁空气问题,并强调需要进一步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以保护人类健康。 背景信息 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环境风险,也是可避免的全球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2016年,全球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