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件发生在就医过程的小事,也许对体制内的人会有所启发。
爱人左膝酸痛有半个多月时间了,上周日到金华某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可能是膝内某条韧带损伤了,需要做个磁共振,约在了本周四上午。我们距离医院有1个小时的车程,爱人5点多就起床了,就为了赶在7点医生一上班做检查,这样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复诊,省却再跑一趟的麻烦。
坐上磁共振机准备做检查时,爱人才发现医生在开具检查单时,把左膝写成了右膝。当爱人提出疑义时,做检查的医生说:那你去找医生,把检查单改一下。门诊的医生要8点上班,等我把检查单改了,回来再排队叫号,等结果出来,可能今天都不能给医生复诊了,白白浪费一天的时间,我是起个大早,赶个晚班呀。
爱人不干了,与医生交涉:这是你们医生搞错了,却要患者来承担后果,这是什么逻辑?检查的医生说:医生不改检查单,我没法给你做,要做也只能按单子上写的内容做,你跟我讲也没用,你还是快去找医生吧。爱人很生气,继续和他们交涉,指出这是医院的失误,应该由医生来负责解决,而不是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到患者身上。
正在僵持时,一个或是科室负责人的医生来了,了解了情况后说:那这样,检查单上把左膝改成右膝,你在边上签上名字,现在就做检查。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当我听爱人复述整个事件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做检查的医生,是要严格按检查单上确定的项目执行的,他不能随意更改检查项目,这是制度明确规定的,他向患者作的解释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正确的。如果是我,我肯定是乖乖地去找医生改检查单,然后再过来做检查。这种制度的刚性,是深深烙印在体制内人的思想里的。
但站在患者的角度,她也没错。门诊医生手误,把检查左膝写成了右膝,不能让患者来承担这个错误的后果。是检查左膝还是右膝,患者最清楚,她提出异议的正确的,应该改过来,避免更大的错误。作为医院,那就要想着怎么弥补这个错误,并而要考虑对患者的损失最小化。
因此,那位科室负责人的做法就非常符合当时的应急处置:修改了检查内容,避免无谓的检查,弥补了门诊医生的失误;让患者签上名字,作为对制度规定的补充,不是检查医生篡改检查内容。很好地处理了制度的刚性和服务的柔性之间的问题。
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多数体制内的人,都把自己端得高高在上,话讲得斩钉截铁,制度神圣不可侵犯,没有一丝可以商量的余地,其实如果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就不会在他人看来这么无情了。面对公家人,人民群众总是弱势的一方,你可能只要一个电话,或与他人协商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要像瞎子摸象一样跑好几趟,还不一样能办好。
不能收红包,这是制度。
不能改单子,这是制度。
之前我老以为制度的问题,想想也不完全对。两难的事情挺多。
@ACEVS 面对冷冰冰的制度,执行的人有些时候要担点责任的,才会让人觉得有温度。
马勒戈壁,武汉大型三甲医院,手术做了一半,医生手机响了,接电话10分钟后,继续开始…
@Andy烧麦 这么不专业吗?在我们的印象中,手术时应该是心无旁骛的,还能接电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