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一套三本,买来后一直放在书柜里,束之高阁近有一年的时间,趋着这次封闭执勤终于把看它看完了,完全没有阅读之前的担忧,害怕这样的长篇自己读不下来。
《巨人的陨落》是英国作家肯·福莱特的政治小说,虽然是小说,也可以当正史来读。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遭遇与成长,他们中既有深潜地下挖矿的威尔士少年,也有光鲜出入社交场德国外交官,既有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也有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还有一群初尝爱情的滋味,为之神魂颠倒的少男少女们,五个迥然不同的家族,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下,因这场残酷的战争纠葛不断,丝丝入扣,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最深切的感受,是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当它发生时,谁都不能置身事外。战争,从来没有赢家,最受苦的是普通的百姓家庭。其中有段描写阿伯罗温小镇居民收到前线陆军部的电报时的场景,那种既怕收不到电报,更怕收到电报的矛盾心情,那种知道儿子牺牲的消息后的痛哭流涕,或暂时没收到儿子阵亡的电报时的庆幸之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真的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那份无奈,那种悲凉,真的让人欲哭无泪,撕心裂肺的痛。
艾瑟尔发现街道那头发生了一阵骚动。有几个人高声喊起来。接着,她听到了一声尖叫。
她跟格里菲斯太太面面相觑,随后艾瑟尔抱起劳埃德,几个人连忙往厕所那一边的街尾跑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起先艾瑟尔看到一小群女人围着普里查德太太,她正哭得昏天黑地,大家都在安慰她。出事的还不止她一个。那个当矿工时在洞顶垮塌事故中丢了一条腿的斯托米·皮尤瘫坐在路中间,就好像被人揍了似的,左右两边各站了一个邻居。街对面,小店约翰·琼斯太太站在门口抽泣着,手里拿着一张纸。
艾瑟尔看到邮递员杰兰特一脸惨白,好像他自己也快哭了。他走到街对面,去敲另一家人的门。
格里菲斯太太说:“是陆军部的电报——噢,上帝啊,快帮帮我们吧。”
“是索姆河战役,”艾瑟尔说,“阿伯罗温同乡队一定也参加了。”
“阿伦·普里查德肯定是死了,还有克莱夫·皮尤,先知·琼斯是个中士,他爸妈当初多骄傲啊……”
“可怜的小店·琼斯太太,她另一个儿子已经在矿井爆炸中死了。”
“保佑我的汤米平平安安吧,上帝,”格里菲斯太太祈祷着,尽管她丈夫是众所周知的无神论者,“求求你放过汤米。”
“还有比利。”艾瑟尔说。然后,她又对着劳埃德的小耳朵低声说:“还有你的爸爸。”
杰兰特肩上扛着一只大大的帆布袋子。艾瑟尔恐惧地想,这男孩在街上穿来穿去,简直就是个戴着邮差帽的死亡天使。
等他经过厕所,爬上斜坡,走到这条街的上半段时,所有人都从屋里出来了。女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等待着。艾瑟尔的父母也出来了,爸爸还没去上班。他们跟外公一起站在那儿,忧心忡忡,沉默不语。
杰兰特走近卢埃林太太。她的儿子亚瑟肯定死了。艾瑟尔记得大家都叫他“斑点”。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不用为脸上的雀斑发愁了。
卢埃林太太举起两手,像要抵挡住杰兰特似的。“不要,”她哭喊道,“天啊,千万别!”
他拿出她的那封电报。“我真的没办法,卢埃林太太,”他大概刚满十七岁,“这上面有你的地址,看到了吗?”
她还是不肯接那个信封。“不!”她说着,背过身去,用双手捂住脸。
男孩嘴唇颤抖着。“请接下吧,”他说,“我还得给别人送呢。邮局里的更多,还有好几百封!现在是十点钟,我不知道今晚能不能送完。拜托。”
隔壁的帕里·普莱斯太太说:“我替她收下。我没儿子。”
“非常感谢,普莱斯太太。”杰兰特说完,继续往前走。
他从袋子里拿出一封电报,看了看地址,从格里菲斯太太家门前走过。“哦,感谢上帝,”格里菲斯太太说,“我的汤米好好的,感谢上帝。”她高兴得哭了起来。艾瑟尔把怀里的劳埃德换到另一边,伸出一只胳膊抱住了格里菲斯太太。
男孩走近米妮·庞蒂。她没有尖声哭叫,但泪水早已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哪一个?”她嘶哑地问,“是乔伊还是乔尼?”
“我不知道,庞蒂太太,”杰兰特说,“你看看这里面是怎么写的。”
她撕开信封。“我看不见!”忍不住哭出了声。然后揉了揉眼睛,努力擦掉模糊了视线的泪水,又看了一遍。“朱塞佩!”她说,“我的乔伊死了。天啊,我那可怜的孩子!”
庞蒂太太的家差不多在这条街的尽头。艾瑟尔等待着,心在狂跳,看杰兰特会不会往威廉姆斯家的房子走。比利到底活着还是死了?
男孩转身离开了痛哭的庞蒂太太。他望着街对面,看见艾瑟尔的爸妈和外公正用一种迫切的可怕眼神盯着他,便往袋子里看了看,然后抬起头,说:“没有惠灵顿街的电报了。”
艾瑟尔几乎瘫在地上。比利还活着。
她看着自己的父母。妈妈哭了。外公想去点着他的烟斗,但手抖得不行。
爸爸正注视着她。艾瑟尔无法理解他脸上的表情。他似乎有些激动,但她看不出那意味着什么。
他朝艾瑟尔这边迈了一步。
尽管这一步不大,但已经足够了。艾瑟尔抱着劳埃德朝她父亲跑去。
他张开双臂搂住他们两个。“比利还活着,”他说,“还有你们。”
---- 摘自《巨人的陨落》第十八章
我要把这么一大段内容摘录在这里,就是要让大家警醒战争的危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也足见作家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对心性最细致的观摩,朴素无华的用笔,却生动地展现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绝望和无助。
另外,小说往往是社会风俗的真实写照,《巨人的陨落》也一样向读者披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名利场和风物志,如社会大众对婚姻的态度。贵族阶层普遍有情人,并社会默许这种关系,未婚生子的单亲妈妈不是个例,但有些教徒家庭是强调反对的。人们对迎娶已婚女子,或有子女的未婚女子是认可的,显然那时的英国社会对自由恋爱的接受和推崇程度已经很高了。小说还有很多对社交聚会场合和政治辩论会场的描写,也让我们对当时的贵族阶层的政治和生活有了一个了解的窗口。
当然,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美妙的世界,真实的历史事件,虚拟的人物故事,在和书里的角色在战火硝烟中同呼吸共命运之时,穿越历史的迷雾,走进那段帝国衰落、英雄崛起的岁月,和作者一同感受“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这本书是不是还有个电影?
@鸟叔 应该是 ABC电视台和索尼影业正在合作将著名小说《巨人的陨落》改编拍摄成10小时的电视剧。
不喜欢看西方的这类题材书籍,费劲儿,特别是人物名字,地名啥的!
@明月登楼 看《百年孤独》才真是费神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