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除了一家人的团聚之外,更重要的还有祭祀祖先,慎终追远,走亲访友,增进情感,维系家族和亲戚之间的和睦关系。
我的拜年特别简单,父亲这边,几个姑姑都过世了,表兄弟之间平时基本没有联系,所以也就不会想到去拜年了。母亲这边,外婆九十四岁高寿了,和两个舅舅一个表弟在一起,一餐中饭就解决了。兄弟姐妹辈,弟弟一家人在杭州,因为疫情没回来,还有一个姐姐,是一定要去拜年的。所以春节拜年自己这边就走了两家。而妻子那边,岳父母和小舅子是在一起的算一家,叔叔家、大舅舅家、小舅舅家、小姨家,倒是走了四家。
近年来,拜年也越来越形式化了,走到了,稍坐一下就起身了,有些饭都不吃。而且往往是认老不认少,平时走动少,也没什么话题,坐在一起也是颇多尴尬。而我儿子辈,除了至亲的兄弟姐妹的孩子,其他的同辈人也很少会去交集。
“在大街上打起架来,等父辈赶到发现彼此是亲戚”的笑话,肯定会越来越多,就是平时大家基本没有走动,当然认不到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大家都天各一方,各讨生活,相聚的机会少,另一方面也是现代人对亲戚关系的重视性不高,觉得生活的快节奏,让自己无暇顾及他人。也是,有些人连自己的父母都照顾不及,哪还有闲心去管其他的七大姑八大姨。
现在可能也就在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大致看全亲戚,而且不是大人指引,完全认不出的。但一两年见一次,估计大家也都没什么印象。因此,对“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有了更深的体会。亲朋好友,只有平时走动着,他才能是相熟的,不然,即使再亲的人也会陌生。
弟弟提议的一个办法倒也是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的,就是建立一个微信群,大家线下见不了面,在线上多多交流,这样见面时才不会太拘束。但似乎这样的微信群平台,平时也是挺冷清的,大家发言的非常少,只在节假日时会发几个红包热闹一下。
现在国家提倡生三孩,这样的亲戚关系会不会重新紧密起来呢?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别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了。也许,亲戚之间多走动多帮衬的观念,需要从小就灌输给孩子,这样他们才会时不时想起,远方有个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人群存在,应该多多去关注和经常走访,走动多了,亲戚关系也就亲密了。
你今年拜年走访了几家亲戚呢?
“远亲不如近邻”我也深有体会。人走远了,回家过年很无聊,也很尴尬。你把人家当亲人,亲人眼中已是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