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关豆瓣的新闻接连不断,但都不是好消息。先是被国家网信办约谈,并罚款150万元,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下架豆瓣 App。让人诧异,被称“文艺小清新”的豆瓣是怎么了?
登录豆瓣账户,没想到自己是在2006-12-11加入的,今天已经整整15周年了,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呀。
处在风口浪尖的豆瓣,对于我来说却是若即若离,平时使用的频率并不高,安装过 APP,但没过多久就卸载了,现在偶尔会通过网页版来登录,浏览的只有两个频道:读书和电影。看过一本书,或看过一部电影后,在豆瓣标注下读过/看过,并写几句短评,有时会同步评论到自己的微博上去。
在个人博客上,通过 WordPress 插件来添加豆瓣读书观影记录,但因为排版和同步的问题,体验并不是很好,所以也减弱了我使用的兴趣。
我觉得豆瓣身上读书人的酸臭味挺重的,网站的风格还是 Web 1.0 时代的,不花哨也不讨巧,简单的有点寒酸,直白的有点呆板,难怪不受年轻人的喜爱。连我都觉得,作为一个社交网站,他的互动性并不好,现如今,还是如今日头条这样进行精准推送的 App 让人爱不释手。
之前自己还在豆瓣“我的日记”中写博客,虽然多数是个人博客的转载,但最新一篇也是6年前的。我想简单地发些内容,发现要在豆瓣首页才有编写框,在“我的豆瓣”页是没有的,这个设计多少有点逆流,应该借鉴下微博的方法,让用户在任一个页面,都能方便地点开内容发布框。
而且这么多年了,在豆瓣上我好像根本没想到要添加好友,因为关不关注别人,对自己使用豆瓣来说都没什么影响,缺少用户之间的关联性,也减弱了网站的粘性。
豆瓣,是一代人的情怀,就如饭否,你来或不来,他都在那里,比偶尔还少的次数,我会登录上去瞄一眼,留下些许生气。
也是曾经用豆瓣看书评影评,但后来发觉豆瓣相当一部分用户自视甚高、精致利己、狭隘矫情,总之大概是被圈养的小资文青,都自以为头头是道,其实大多数是在胡说八道,一个个的自命不凡冰清玉洁,里子是俗不可耐低级龌龊
@小子 文人相轻